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

探索時間與生命的旅途—讀《時光守護者》



  「我們不會察覺到這個世界發出的聲音——當然,除非世界突然靜止下來。然後,當它重新啟動,聽來就像一闕交響樂演奏。」——出自《時光守護者》


  小的時候,是否曾祈禱過要快快長大,早點成為大人;長大的時候,卻祈禱時間過得慢一點,不想長大?米奇艾爾邦透過簡單的故事,告訴讀者「時間、人生與希望」的道理。

  多爾,一個只喜歡計算、也只會計算的男人,因為發現了「時間」,受到上帝懲罰成為了時間老人,被放逐到一個洞穴長達千年;維克特,一個極為富有、卻因為染上重病,希望自己永生不死的首富; 莎拉,一個荳蔻年華,卻因為初戀失敗,決定結束自己生命的少女。三人看似永不交集的命運,卻因為上帝給了時間老人一個贖罪、且獲得自由的機會——讓他到地球上教會兩人「時間」的真諦。  

  「時間不是你能夠還回去的東西,你的祈禱說不定就在下一個瞬間成為真實。放棄這個機會就是放棄了未來最重要的部分。」
  「那個部分是甚麼?」
  「是希望。」 

  電視上層出不窮的自殺報導,不外乎感情失意、商業失利,因為痛苦,所以了結自己。宗教上倡導自殺的靈魂無法進入天堂、防自殺機構倡導自殺會讓愛你的人痛苦,但自殺者最讓人感到遺憾的——是放棄希望。你可能有一個令人驕傲的未來、也可能有一個美滿的未來、更可能有一個未知卻充滿意義的未來。生命的價值在那裡?在於擁有無限的可能、未來、與希望。

  「上帝限制我們的歲數是有原因的。」
  「甚麼原因?」
  「為讓每一天都珍貴無比。」

   當我們正在默數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、抬頭看錶計算時間、並追著時間奢望可以「好好利用」每一秒,飛過的群鳥不會遲到、街上的貓狗不會頻頻看錶、水裡的魚更不會因為多活一天而焦躁。大學時曾聽室友說過,羨慕校園的狗、校園的貓、校園裡的任何動物,牠們不用每天追趕時間,早上八點上課、之後趕著十點的第二堂課,然後盼望著十二點吃午餐;下午一點半上課、之後趕著三點半的第四堂課,然後期待著五點吃晚餐;飯後還要拚著在期限內交出規定的作業,更是要趕在凌晨十二點前洗完澡上床睡覺,隔天早上繼續追趕著時間。
  我們都累了,累得難以發現生活的美、生命的美、心靈的美。忽略了在有限的時間內,了解最重要、最珍貴、最該擁有的是甚麼。
  
  「自從人類開始鳴鐘報時,我們就失去了知足的能力。」

  深陷在時間洪流裡,我們開始想擁有一切,想要的更多、更大、更廣、更美、更好、更......,忘了休息一下、低頭一下、思考一下,甚至是回頭一下,給身邊的人保留一個「愛」。愛會讓人感動、會讓人知足、會讓人擁有希望,也會讓人擁有力量、溫柔的力量。漫畫裡常說「愛、勇氣和希望可以拯救世界」,縱使被讀者罵老梗罵到臭,新瓶裝舊酒,道理卻還是亙古不變,只是參悟不透罷了。

  「沒有甚麼是太早或太遲的,該是甚麼時候就是甚麼時候。」
  「這個故事談的是時間的意義。」

   一天二十四小時夠用嗎?賺了錢、有了更好的生活品質、有了崇高的社會地位、心裡卻空空的,到底還缺了甚麼?想像某一天,扔開手機、扔開手錶、扔開所有可以知道時間的東西,會發現,生命也可以很不一樣。



  「我們不會察覺到這個世界發出的聲音——當然,除非世界突然靜止下來。然後,當它重新啟動,聽來就像一闕交響樂演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