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

讀張默——〈陋室賦〉


  張默,1931年生於安徽省無為縣,小時候就讀過私塾。1949年抵台,並於次年9月投筆從戎,加入海軍,開始學習寫詩。與洛夫、瘂弦在發起籌組「創世紀」詩社,出版《創世紀》詩刊迄今。著有詩集九部;詩評集四部。是台灣「詩壇行動派」的代表詩人之一。張默的詩,不論是寫人、寫物、寫時間,或者寫一個特定空間的景象,總感覺有一股濃厚的情感急於從詩行間奔出,但在織字成句之際,他頗能自我抑制,不讓情感氾濫。[1]

〈陋室賦〉:

蠹魚們
慢條斯理地
在線裝書的脊背上
畫畫
站在一旁的安徒生
以及
愛打抱不平的米老鼠
狠狠地品著
那些靜默不語的酒香
而李賀道貌岸然地
在作他的不知第幾回的假寐
而芥川龍之介欣然拋出
某傻瓜的一生

夜正澎湃
穿越地理上名不見經傳的
內湖小徑
我大口大口地
猛啃自己的影子

──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二日內湖
──一九七八年十二月《創世紀》第四十九期

  此詩收錄在同名作品集《陋室賦》中,詩名令人立即聯想劉禹錫的《陋室銘》。陋室為簡陋、狹小的房間,張默用以比喻自己的書房,以呼應自己身為讀書人的身分。全詩分為兩段,「蠹魚們/慢條斯理地/在線裝書的脊背上/畫畫」聚焦焦點放在書房的書櫃,線裝書是中國古代書籍的特有裝訂方式,因為是舊書,沒人讀,所以才會滋生出「慢條斯理」的蠹魚。其中也顯示出書房潮濕且陰暗。此段呼應到《陋室銘》,書房就算是「陋室」,只要「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」,讀書人擁有「惟吾德馨」的情操,再小的房間都是天地曠野。

  「站在一旁的安徒生/以及/愛打抱不平的米老鼠」視野轉移,線裝書旁邊所擺放的是女兒的安徒生童話書以及米老鼠故事書,這邊使用轉化,把安徒生以及米老鼠轉「活」了。父親的書房出現了女兒的童書,可窺見其對女兒的寵愛。米老鼠的形象是一個溫順可親、善解人意,但也有些浮躁粗心的小傢伙;他很有正義感,愛好打抱不平,常常不自量力,使自己身陷險境;他頗有些機靈,也很大膽,所以最後總能化險為夷;他還有淘氣的一面,常常愛好惡作劇,開一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。[2]

  「狠狠地品著/那些靜默不語的酒香」再沿著童書往旁邊看,放的正是品酒的書。酒,在中國傳統意象中是特別的,文化人圈子裡往往是詩增酒趣,酒揚詩魂;有酒必有詩,無酒不成詩;酒激發詩的靈感,詩增添酒的神韻。不少詩人都是酒中豪傑。陶淵明更言 「性嗜酒」、「期在必醉」。詩人們有時空閒,獨酌杯酒,抒發人生感慨,或激進慷慨,催人自新,促人奮進;或感歎仕途失意、懷才不遇、想念佳人、人生坎坷而處於矛盾、苦悶和焦灼中的彷徨和痛苦,他們以酒寄情,托物言志,詠成不少千古佳作。[3]張默在《無調之歌》中已透露出長久縈懷胸臆的心事——包括鄉愁。無處宣洩的感情或許只能透過酒與詩來抒發。

  「而李賀道貌岸然地/在作他的不知第幾回的假寐」視線順著下去,接著的是李賀的詩集,相傳李賀長相奇特,為人纖瘦,通眉,長指爪,生來就病體纏身。李賀的文中多是冷豔的色調,並且「鬼氣」陰森,因而得「詩鬼」一稱號。或許正因多使用鬼與死亡的意象,使的張默聯想李賀多次「死亡」、「復活」又再次「死亡」,形似假寐,直到其二十七歲病逝。

  「而芥川龍之介欣然拋出/某傻瓜的一生」最後視線移到芥川龍之介《傻子的一生》一書上。芥川龍之介向有「鬼才」之稱,是日本大正文壇代表人物,與明治末年的夏目漱石和森鷗外鼎足而立,形成現代文學教養的基礎。可是,就在他創作表現如日中天之時,竟在東京住家服用大量安眠藥自殺,戲劇化的離開人世。

  芥川第一人稱作品與其真實人生具有十分密切的關聯性,其自殺後,除遺書外,尚留有遺作〈寄給某舊友的手記〉,以及〈暗中對話〉、〈侏儒的話〉、〈齒輪〉等以第一人稱創作的遺稿,或是以第三人稱寫作實則與第一人稱無異的〈傻子的一生〉。

  〈傻子的一生〉的「他」,母親發瘋,留在精神病院,「他」比誰都愛終生未嫁的姨媽,彼此卻經常吵架,「他」也跟同父異母的弟弟相處不睦,甚至扭打;〈暗中對話〉的「我」,結了婚,妻子忠實,家庭生活卻是不幸的;〈齒輪〉的「我」嚮往不必背負責任的自由,害怕家中那股束縛的力量,妄想自己既沒有雙親也沒有妻子。所以,〈傻子的一生〉的「他」,說自己是惡夫、惡子、惡父,生活在「最不幸的幸福」當中;〈暗中對話〉的「我」,認為生活就是受苦,而自己是法律上的罪人。

  人生的確帶給芥川莫大的壓力,〈侏儒的話〉提到:「人生好比一盒火柴,小心翼翼地應對太無聊,不小心翼翼地應對又很危險。」還將人生喻為「比地獄還地獄」。越想擺脫生活壓力,越是令自己陷入困境。

  這要由芥川龍之介的家庭背景來看,生父事業失敗,母親在他未滿一歲時即發瘋,因此他從小由娘家舅父撫養。母親發病及自幼離開母親而欠缺母愛,成為他不幸的陰影,其遺作〈傻子的一生〉、〈齒輪〉等自傳體小說,內容情節大多與芥川實際生活相符,可以看出芥川家庭親人帶給他的是「壓力」,而非依靠與慰藉。芥川以「傻子」自嘲,承認在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已失敗。換言之,芥川的親情對他而言,非但不是避風港,反而成為生活的沉重負擔。芥川敢於以作品來挑戰社會,足見其對於良心以及藝術至上的堅持,不過,直接困擾芥川創作與生活的,是可怕的精神疾病,於是他長期服用安眠藥。〈傻子的一生〉描寫了吃藥之後的狀況「除了醒過來那一次之外,他的頭腦就沒有清醒過。而且清醒的時間也只有半小時或一小時。他只是在微暗中過日子而已」。

  精神疾病日益嚴重,悲觀的芥川龍之介不斷地思考自殺之事,希望以此了結一生,脫離苦海。〈傻子的一生〉的「他」,想把帶子綁在窗戶的鐵格子上縊死自己,可是帶子一套在頸項,馬上湧現對死亡的恐懼感;〈暗中對話〉的「我」告訴天使,死並不困難;〈侏儒的話〉更提到,「在神所有的屬性中,最值得同情的是神不能自殺。」[4]

  是的,芥川「欣然」的拋出了某傻瓜的一生——自己的生命。他解脫了,脫離了折磨自己的現實社會,或許是感歎,或許是惋惜,一代大文豪猶如就如流星一般,亮眼且迅速的劃過日本現代文學的天空。

  「夜正澎湃/穿越地理上名不見經傳的/內湖小徑」第二段開頭點出時間點,夜正深,此時期的作者住在內湖。以「名不見經傳」呼應《陋室銘》最後「南陽諸葛廬,西蜀子雲亭」兩句。諸葛盧即是諸葛亮出仕前隱居的南陽草廬;子雲亭則是著名文學家揚雄,曾在成都城西南角居住過的簡陋房子。此二者皆為著名文人所住之「陋室」,而自己的「陋室」,何以名不見經傳?

  「我大口大口地/猛啃自己的影子」在《陋室銘》中,「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」,說明劉禹錫的朋友拜訪絡繹不絕,但在此,張默卻只與自己的影子為伍,兩者形成強烈對比,只有更顯寂寞。



[1]李瑞騰(1988)〈整合與汲取〉,《愛詩》,頁183。
[2] 引自百度百科
[3] 引自中華國學網〈中國傳統文化意象淺說〉 
[4] 引自:《芥川龍之介之死──由其遺稿談起》